找到相关内容307篇,用时5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今日之佛法研究

    语也,亦可易辞言之曰:   多闻熏习,(他力)。(自力)   第三云今日之佛法研究者,其事有二:   一、须明递嬗之。   (一)佛在世时说法随机,此在当时未即记载,但于大小空有,义理皆具,...(九事详表列)然三乘于同依之事,说义即有不同。小乘解释三法有假有实,乃随少分所见以谈,未能圆满。大乘证见既周,乃说三法皆假。其中复具空有两轮,不可倾动,不知空而言有,比乃空前法相,所谓毫发不可有者。...

    欧阳师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1170701.html
  • 无常观:聪明的一休伏住烦恼的秘诀

    ,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个故事显示了和心态的关系,证明无常确实能伏住烦恼。   一休的师父见到心爱的瓷器打碎了,不仅不生气,反而一笑了之,推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他的心正缘在无常上。他当时的心理活动是:东西是缘起生的,缘散了就会坏,到坏时,伤心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个无常想刚好和贪著的心态相反,所以他见到瓷器碎了时,即使想生气也不可能,因为非没有现前,因缘不聚合是不可能生烦恼...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烦恼|无常|对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21224377104.html
  • 惟因法师:福慧双修

    读诵经典, 依文解义, 明白佛理, 深入经藏, , 由文字般若证到实相般若。静坐思维, 参究禅理, 以般若之力, 返照回光, 返闻闻自性, 于相而离相, 于空不著空, 无我无人, 冥心合道。...摄心为戒, 因戒生定, 因定发慧, 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既造因定发慧, 那么礼佛、念佛、诵经、静坐等修行法门, 只要专一其心, 断除妄想,都可以开智慧。比如礼佛时, 身、口、三业清净, 心住一境, ...

    惟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2177129.html
  • 聪明的一休伏住烦恼的秘诀

    很多人一生的修行得力于几句话,或者由几件事的启发让他受益终生。相反只是听听觉得好玩,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这个故事显示了和心态的关系,证明无常确实能伏住烦恼。 一休的师父见到心爱的瓷器打碎了,...,即使想生气也不可能,因为非没有现前,因缘不聚合是不可能生烦恼的,就像三只脚的架子,缺一只脚就立不起来一样。 再观察:师父为什么会安住在无常想当中呢?这是他不知不觉中被一休转了,聪明的一休很懂得...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34282021.html
  • 究竟观想佛陀之法

    如此意观想并守持清净戒律,从一日至七日均能心不散乱地,七日过后应能于昼时亲睹如来慈颜。若白昼时未能面见世尊,夜晚降临后亦可于梦中瞻仰世尊颜貌。”   “同理,若已听闻...经中有众多关于如此之论述。   后,所谓我与菩萨根本无有实存,对此一定要生起定解。对实无一法可得之功德,此经中亦有广说,应参阅贯通。   《七百般若经》中云:“文殊,行...

    全知麦彭仁波切

    佛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2206353946.html
  • “无我观”引导

    双手上无我,念诵时声带、舌头、气流、声波上无我,上也无我。所以,应当安住在无我的定解中做一切修行。 穿上妙衣时,不必执着“我”漂亮,这不过是在多体、不净的蕴聚上包裹了一匹布,不论蕴聚上...儿一样本来没有,则到底谁美谁丑呢? 总而言之,不论何时何地见色闻声、穿衣吃饭、工作修行、待人接物,都要保持正念,觉知唯蕴无我,这样反复,就可以从根本上对治烦恼。 ...

    麦彭仁波切[造] 益西彭措堪布[译讲]

    |无我|烦恼|净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16560318062.html
  • 以因明論式來檢驗義理──佛教邏輯的應用

    佛教的邏輯學,通稱為「因明」或「量論」。釋尊成佛後,為了度化大眾,常常先以理服人,而後導之以實踐,因而有「親近善士、聽聞正法、、法隨法行」的修學次第。此中如何呢?這就有賴於因明或...因為經論說:「心所分為五遍行、五別境、十一善、十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四不定心所」故。 守方:同意。 2*攻方:感受是遍行心所的部分,因為經論說:「遍行心所分觸、、受、想、思五心所」故。 ...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65338430.html
  • 以因明论式来检验义理

    #63736; 一、前言 今日佛教的邏輯學,通稱為「因明」或「量論」。釋尊成佛後,為了度化大眾,常常先以理服人,而後導之以實踐,因而有「親近善士、聽聞正法、、法隨法行」的修學次第。此中如何呢?這就有賴於因明或邏輯思維的運用。釋尊本身善於應用邏輯的「立式」與「破式」來說理。佛滅後演化出的部派佛教,為了釐清義理,非常重視邏輯的推理,從後來(約於西元50年)編集的《大毗婆沙論》中,即可...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0438570.html
  • 佛教科学观的错误类型

    坏佛教徒的见解,使他们对佛法的真理性产生怀疑,造业很大。  对这些错误观点的解决办法就是正闻熏习、。首先是选择一些经典,反复熏习,要无分别无距离地去习读,不要把我们的主观分别加进去。一些重要...配合着熏习。经论的熏习是最优先的东西,上述的那些错误见解可以在这种持续的熏习当中慢慢得到消除。多闻熏习的同时还要渐渐,随顺佛的教导思惟,并配合着相应的修行。佛教的熏习绝对不是知识上的,而是通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7.html
  • 心念处(cittanupassana)

    专一的心」是指没有近行定与安止定者的心。  最后一对心是解脱的心与未解脱的心。  「解脱的心」是指透过而从烦恼中暂时解脱或在安止定中透过降伏烦恼而暂时解脱的心。  如果你能安住于禅那中一或二小时,我们可以说在那一或二小时里你的心暂时解脱烦恼。入定以外的时间里,有时会遇到能促使烦恼生起的情况,那时如果你一直保持,就不会生起烦恼,那也是使心暂时解脱烦恼。  「未解脱的心」是指没有上述那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749348.html